• <button id="mdrrg"><tr id="mdrrg"><kbd id="mdrrg"></kbd></tr></button>
    <button id="mdrrg"><object id="mdrrg"></object></button>
    <button id="mdrrg"></button>

    <nav id="mdrrg"><optgroup id="mdrrg"></optgroup></nav>

  • 中國石油企業協會
    日韩人妻无码2区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企協視點 >> 內容

    讓石油成為民族文化倉廩中珍貴谷粒

    —關于建立中國石油石化博物館的理性思考和政策建議

    來源:中國石油企業》雜志2016年第7期 | 日期:2016-8-4 1:27:13 | 訪問:次 | 字號:

    建立石油石化博物館的理論意義和現實考量

    博物館(museum)一詞,源自希臘語mouseion,原義是指供奉掌管藝術、科學女神的神廟。而西方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則出現于17世紀,以英國牛津市阿什莫林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的誕生為標志。它是世界博物館史上第一個集收藏、陳列、研究為一體,向公眾開放普及文化知識的近代博物館。作為儲藏和展示人類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的寶庫和櫥窗,博物館以特有的“博物”和“以物說話”方式,真實紀錄了人類社會不同領域的演變及深化進程,承載了國家、民族、城市和它所在地的文化根脈和文化靈魂。目前全世界博物館無以計數,有些博物館甚至成為國家的文化名片和精神地標,比如巴林的埃米爾一號石油博物館、挪威赫阿地質公園等。

    我國古籍中本沒有“博物館”這一名詞,但先賢很早就開始有意識地設立收藏文物的場所。例如周代設有名為“天府”、“玉府”的專門機構負責保存文物,漢代又有“天祿”、“石渠”、“蘭臺”這三大圖書文物館。此后歷代宗廟和祠堂也都會部分承擔保存文物這一功能。直到1905年,我國才誕生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所博物館—南通博物苑。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博物館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飛速發展。截至2014年底,全國博物館總數達4510家,其中國有博物館3528家,非國有博物館982家。綜合類1743家,歷史紀念類1840家,藝術類411家,自然科學類196家,專題類(含其他)320家。在其中的專題類博物館中,鐵路、航空、煤炭、郵電、電信、地質等行業都有一個全國性的、全行業性質的大型博物館,但時至今日,仍沒有一個以石油石化工業為主題的全國性、全行業性質的大型專業性博物館。

    經過半個多世紀發展,我國石油石化工業取得了輝煌成就,石油勘探開發和建設已走向世界,三大國有石油公司已成為國際化大石油公司,每年給國家創利稅上千億元,在國民經濟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從“一厘錢”、“窮搗鼓”等為核心的玉門油田精神,到顧全大局、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精髓的柴達木精神,再到大慶油田發現和開發過程中形成的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源自幾代石油人為國分憂、為油奉獻而培育形成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滲透在民族工業的血液中,成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倉廩中珍貴的谷粒。因而無論從歷史角度還是現實角度,都越來越迫切需要有一個全國性、全行業性質的,以石油石化為主題的大型博物館,從而利用博物館這個特殊的平臺向人們普及石油石化知識,樹立全民族的節能意識,展示中國石油石化工業的進步成果和發展歷程,弘揚中國石油工人崇高的精神風貌,對受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建立這樣一個博物館,對于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因此,筆者建議建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石油石化博物館,這在現階段不僅十分必要,也十分可行。

    “五大需求”呼喚建立中國石油石化博物館

    一是建立中國石油石化博物館是國家文物保護和搶救石油石化文物遺產的需要。

    習近平主席在2016年4月12日召開的全國文物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痹诘谌稳珖奈锲詹橹,國家文物局明確將水下文物、鄉土建筑、工業遺產、文化景觀、文化線路、文化空間、老字號等列為普查對象和重點。按照國家文物局對文物定義的界定,石油石化文物應屬于工業遺產的范疇。

    如果從創建于1905年、位于陜西省延長縣城西石油希望小學操場、前身為“延長石油官廠”的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中國陸上開發最早的油田)算起,我國石油工業已經走過了100多年的歷程,許多石油勘探、開發、建設、冶煉等設施、設備、裝備和文字、圖片、音像等資料具有了文物價值。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石油石化工業技術改造的速度日益加快,許多老舊設備、器材早已被淘汰,其中許多已經或正在流失。而這些工業文物是我國石油石化工業發展的歷史見證,如果任其流失,無疑對國家、對社會都是不可彌補的損失,因此,石油石化文物保護迫在眉睫,搶救石油石化工業文物和遺產刻不容緩。

    二是建立中國石油石化博物館是向公眾普及石油石化知識,樹立全民族節能意識的需要。

    石油不僅僅是世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能源、國際競爭博弈的重要籌碼,作為基礎性能源,它還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成為人類社會生活的必需品,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建立石油石化博物館,一方面,可以向國民普及石油石化知識,讓國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了解石油是怎樣開采出來的、可以制成哪些產品,了解開采石油的艱辛和不易;另一方面,也可以啟發民眾對節約能源的思考,提升全民族的節約節能素質。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建設石油石化博物館正是貫徹節能環保、建設生態文明的一項重要而又具體的舉措。石油石化博物館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通過各種文物、實物向人們普及節能知識、宣傳節能環保觀念,讓人們清楚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勘探開發開采石油的艱難性、作為國際戰略物資的稀缺性,以及節約石油資源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三是建立中國石油石化博物館是弘揚大慶精神和我國石油工業艱苦創業優良傳統的需要。

    眾所周知,我國石油工業具有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石油行業都有充分的體現。20世紀60年代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都集中體現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偉大精神和時代風貌。

    “一部艱難創業史,百萬翻天覆地人”,石油石化工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光榮傳統,“革命加拼命”的犧牲精神,“愛國、敬業、求實、創新”的高尚品德,以及由此形成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都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倉廩中珍貴谷粒,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建立石油石化博物館,在世人面前展示偉大的大慶精神,讓世人了解中國的石油石化人,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曾經歷了怎樣的艱難困苦和不懈努力,對于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四是建立中國石油石化博物館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

    建立石油石化博物館,從國家角度講,是填補我國專題博物館和工業博物館的一個空白,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一項重要舉措;從石油石化工業本身角度講,是為其行業文化、企業文化和對外宣傳增加了一個渠道;從石油石化行業員工角度講,是樹立石油石化工人形象、提高石油石化工人地位的又一個展示平臺;從國際交流角度講,中國石油石化博物館則是增加了一個我國石油石化工業對外進行經濟和文化交流的新的窗口,既有利于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有利于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中國石油石化博物館是石油石化人的精神家園,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更是國際友人認識中國石油石化工業的一個重要平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增加更多的像博物館一類的文化軟實力,建立中國石油石化博物館,則為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又添了一塊磚、一片瓦。

    五是建立中國石油石化博物館是三大國有石油公司的有序競爭、協調發展、資源共享的需要。

    中國石油石化博物館從根本上說是中國石油石化工業生產規模、科技水平和發展成果的集中展現,是中國石油石化工業發展歷程和實踐經驗科學總結的物化形態,是三大石油公司共創的物質財富的外在展示,它所總結的發展經驗和科學成果將有利于三大石油公司更好更快地發展。石油石化博物館的受眾群體是廣大人民群眾,它本身就是以人為本、對全體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節能環保教育和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陣地。同時,建立石油石化博物館也有利于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統籌兼顧,資源共享。目前,我國三大國有石油公司是自主經營、相互競爭的關系。中國石油石化博物館是國家級層面的石油石化博物館,不是哪一個企業的自己的博物館,三大石油公司的合作與資源共享將會在此有所體現。博物館的展覽是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升華,不僅石油石化工業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的成果和經驗可以在博物館內有所體現,而且必將起到三大石油公司和所屬企業互相交流、共享石油石化工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成果和經驗的作用。

    綜上所述,建立中國石油石化博物館對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不僅是十分必要,而且是大勢所趨,眾望所歸。

    “四大優勢”為建立石油石化博物館提供可行性

    從我國石油石化企業實際情況出發,建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石油石化博物館是現實可行的。其可行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有資源。作為一個博物館,最重要的是要有展品,即有文物資源,在這方面,我國石油石化企業是有條件的。

    首先,中國石油工業有上百年的發展歷史,積累了大量石油石化文物和工業遺產。從上世紀初到現在,從玉門老君廟、新疆克拉瑪依老油田到大慶、勝利、長慶、遼河、塔里木等新油田;從第一代老石油工人到燃化部、石油部、能源部,以及三大石油公司歷屆領導干部,無論從企業角度還是從個人角度,都遺存和積累了大量石油石化領域的文物和遺產。石油石化企業遍布全國,只要工作做到了,到處都可以收集到博物館所需要的豐富的石油石化文物和工業遺產。其次,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石油科技飛速發展進步和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高,有相當多的老舊石油物資裝備、設備、器材、工具、勞保用品等被淘汰,其中許多已經具有文物價值,經過收集、整理和篩選,完全可以為石油石化博物館提供豐富的展品。按石油勘探開發程序來說,無論是從石油地質普查、地球物理勘探到鉆井、錄井、測井、試油、井下作業直到采油工程;還是從石油工程建設、油氣集輸管理到煉油加工、成品油銷售、石油化工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以及與之相配套的機修、運輸、水電、通訊、筑路、橋涵、管道等各系統、各行業,加上石油礦區、后勤服務、第三產業、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等,都有大量的石油石化文物遺產可供收集和選擇。

    二是有基礎。首先,我國石油石化工業企業有個非常好的傳統,就是每個油田的地質研究院(所)都有自己的地質資料館,石油人將其稱之為“地宮”。在各油田的地宮里,保存了大量有價值的石油勘探開發地質資料和實物,這是石油工業一批十分寶貴的文物資源和物質財富,可為石油博物館提供最基本的展品。還有各石油企業自己建立的展覽館、廠史館、陳列館、紀念館,如大慶油田的鐵人紀念館、江漢石油學院的陳列館等,他們的成功嘗試可為石油石化博物館提供經驗,其館藏文物也可供石油石化博物館選用。其次,各油田和煉廠等石油石化企業都有自己的檔案館(室)、圖書館,收集保存了大量的文字、圖片、圖書和音像資料,也可作為石油博物館的展品來源。再其次,我國石油大專院校、三大石油公司的出版社、電視臺、雜志社、石油報社也收集保存了大量豐富的文字、圖片、圖書和音像資料;各石油、石化企業的宣傳、文化機構,如黨委宣傳部、文化處、工會、共青團等部門,報社、電視臺、雜志社以及文化館(宮)、青少年宮、老年宮等,都收集保存了大量的文字、圖片、圖書和音像資料,也是收集石油石化文物的一個重要渠道。

    三是有人才。這里所說的人才包括兩個含義,其一,石油石化工業在我國還是比較年輕的工業,她的歷史剛剛百年,第一、二代老石油工人、第一、二代石油石化老領導、第一、二代老石油石化科技工作者很多目前還健在,他們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石油石化工業的活檔案,能為石油石化博物館提供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其二,建國60多年來,石油石化工業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科技、管理和文化事業人才,其中不乏文化、展覽方面的人才,這就為石油石化博物館的籌建和管理提供了人才條件。從這個角度講,石油石化企業也完全有能力建設好、管理好自己的博物館。

    四是有資金。我國三大國有石油公司規模宏大,資金充裕,完全有資金、有能力為石油石化博物館提供項目建設資金和后期管理資金。中國石油石化博物館項目是既符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總體戰略,又符合國家節能環保生態文明的基本國策,同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求的利國利民的好項目,只要得到有關部門批準,其所需資金、資源都有保障。

    綜上論述和分析證明,中國石油石化企業完全有能力、有條件建設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石油石化博物館。建立中國石油石化博物館,無論在資源上、資金上還是在人才上都具有現實可行性。當然,建立中國石油石化博物館需要一個科學合理效益的總體設計,并實現與國際接軌的現代管理模式。

      相關文章
    • 中國石油企業協會2024年—版權所有
    • Email:397438663@qq.com.cn | 管理員QQ:397438663 | 最佳分辨率:1920px * 1080px 以上 | 京ICP備0505077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4764 | 門戶地址